高处不胜寒,吉利汽车将如何保持领先优势

导读: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10.19),吉利汽车报收14.02港元/股,涨2.34%。今年在汽车行业普遍遭遇寒冬的大背景下,吉利汽车1-9月累计销量实现.68万辆,同比增长37%,已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72%。亮眼的业绩背后,吉利汽车却并未一劳永逸,而是继续摸索方向,探索技术,巩固产品竞争力。10月15日,汽车K线受邀走进吉利动力系统义乌制造基地。义乌制造基地成立于年,是吉利动力总成系统九大生产制造基地之一;规划年产能万台发动机,主要生产1.0TD发动机、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1.5TD发动机,以及沃尔沃主导研发的2.0TD发动机。吉利缤越搭载的1.5TD发动机,即在此研发生产。众所周知,发动机对车辆而言意味着什么。这台精密核心部件对生产制造技术的要求最为严苛,也直接关系着一款车型的成败,对一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更蕴含着其发展的潜力有多大。作为BMA全球模块化架构下的首款A级SUV,在之前宁波赛道试驾环节,缤越的动力、操控性能得到了众多专业媒体的认可。而根据汽车K线对吉利汽车高层的采访了解到,缤越上市销量目标是进入SUV市场前10名。那么,在市场消费者普遍对三缸发动机仍心存疑虑之际,初来乍到者缤越,和吉利汽车的自信,从何而来?根据官方数据,缤越搭载的1.5TD发动机,最大功率为ps/rpm,峰值扭矩N·m/-rpm;百公里加速7.9秒,百公里油耗为6.1L;同时匹配的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传输效率达97%。数据背后,是对发动机生产制造工艺的精益求精。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义乌基地全面采用沃尔沃工厂标准,引进先进高端智能设备进行生产制造。例如装配线的ATLAS拧紧设备,可以实现全轴同步拧紧,保证零部件的受力均衡,有效防止力矩衰减。在自动化方面,义乌基地实现了70%以上的工序自动化,自动化水平超越了大众和丰田。其中缸体线、缸盖线、曲轴线等关键工序可实现%自动检测。除上下料、人工检验工序外,其余工序自动化达%。此外,使用零点定位配套机器人技术实现柔性生产线批量生产;采用智能料架、光电防错料盒,拧紧电枪与输送线的互锁等技术,杜绝零部件错漏装;通过对发动机零部件实行RFID身份证管理,实现全制造过程的质量数据的追踪与捆绑等,都是义乌基地为保证发动机质量,而采取的诸多先进技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缤越搭载的1.5TD发动机在NVH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据NVH总工程师耿志荣介绍,他们通过减振平衡轴、四钟摆式双质量飞轮、超静音正时皮带、非正圆VVT、自减振喷油器等十二个关键零件的NVH专项设计,可以使整车启动和熄火时与四缸发动机表现无异,从而有助于消除市场对于三缸发动机的一些顾虑。吉利义乌基地参观结束,汽车K线认为缤越的驾驶表现是有先进技术、高端设制造备、智能工厂做背书的。在月底上市之后,其市场表现值得期待。不可否认,随着全球排放标准日益严苛,三缸机已是全球内燃机发展趋势。其实目前很多车企都在研发和不断推出三缸机。义乌基地作为吉利汽车动力系统制造基地,可以有效提高产能供给,为吉利汽车实现全年销量目标作出贡献;更重要的,对三缸发动机的发展预判和领先研发优势,可以使得吉利汽车在技术上更具竞争力,从而能够站稳脚跟,谋求更大发展。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正如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在不久前的一次秋季研讨会上坦承,“我和我的同事们每一天都在既痛苦、又充满希望的思考,吉利汽车要怎样‘活下去’。”高处不胜寒,对一家已经走到一定高度的车企而言,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对技术的投入显然尤为重要。今年在汽车行业普遍遭遇寒冬的大背景下,吉利汽车1-9月累计销量实现.68万辆,同比增长37%,已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72%。思考者相关阅读:进入轿车市场前十,吉利缤瑞底气何来?

K线试驾中国轿车将步入“战略反攻”阶段与戴姆勒合资、首款MPV定名“嘉际”,吉利汽车股价应声上涨重磅!丰田吉利联手混合动力将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格局

K线特稿文字为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sx.com/jlbr/129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