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布莱顿的第10天,恰逢同事、朋友同时问道——“想家了吗?”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说完觉得羞愧,觉得自己没心没肺。第一反应没有浮现父母和住所的样子,而是中国那片版图,从北至南,那只雄鸡的样子。我爱自己的祖国,仍然想念遍及各地的移动支付、普通话、无数舌尖美食、多元的人文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基本价值取向,只是与此同时也十分留恋布莱顿的街头和英吉利海峡吹来的风。空气中弥漫着自由。声明——不是反讽除此之外的国家或地区“不自由”,相反,有的城市甚至更加“自由”。我只是讶异于自己出生地的“不同”而已。国情不同,无对错之分。
VlogintheUK
Episode1
AQuickGlanceofBrighton
布莱顿一瞥
Pride同性恋骄傲这是一座彩旗飘飘,到处都是六色彩虹的城市。当我第一次在书店一角惊奇地发现彩虹旗、Pride字样和“爱无限制”的标语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所处的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从书店出门,原来街头两旁的店铺到处都是彩旗、很多服装店专门有红橙黄绿蓝紫配饰的专区,自行车上、路灯上、墙上……六色彩虹无处不在,定睛一看,很多酒吧、餐馆亦有表明专门为LGBT*服务。人来人往的街头,时有看到男性牵手另一名男性、女性亲吻另一名女性。布莱顿是同性恋家庭比例最高的英国城市,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也与GLBT团体的积极争取息息相关,他们大多事业发展较好、较少受家庭观念和小孩的约束。他们的个性张扬与自由,也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包罗万象。昨晚恰逢与意大利领队Genarro共进晚餐,他向我们介绍马上(8月3/4日)这里将迎来一年一度盛大的PrideFestival(呃……怎么翻译……“骄傲之节”?),届时部分公交线路将因LGBT群体的盛大游行而停运,公园草坪上将有各类派对,于此相关的演唱会也一票难求。Genarro:“中国的情况怎么样?会有类似的节日吗?”我:“呃……并没有,我在中国的街头几乎从未看到同性伙伴。仅限于听说、电视节目和社交媒体上。”Gennaro:“怎么会?!他们不出门吗?Whydotheyhidethemselves?”我:(由于词汇量限制)“我们的法律不允许。”Genarro:“天呐,那么同性婚姻会被怎么处理?他们会被罚款吗?坐监狱?”我:“这到不会,他们会受不了旁人的眼光,甚至一些人会向父母隐瞒。”Genarro:“这真是难以置信。”Genarro的全程震惊脸,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似乎挑动的眉毛都在说“啊?怎么会这样”一如外教听说我们中国人喜欢喝热水皱眉感慨——“Suchstrangepeople.”这个节日始于年,游行的逻辑最初是为同性恋争取权利、继而庆祝同性婚姻合法化,最终变成一年一度的盛典,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因同性恋身份骄傲。发展到现在,这种“骄傲”的范围更加宽泛,人们因为人生而不同的多样性而骄傲、而庆祝。(“TheycelebratetheFestivalforthediversity”——Genarro)Diversity,感人的字眼。说起多样性。在这座城市,没有“奇怪”一说。超重的壮汉和纸片一样美女并肩走,有白白净净、衣着朴素的,但更多的是大面积纹身、身体穿孔、坦胸露背的男女。看书的流浪汉、酗酒的流浪汉在街边蜷缩,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在阴天戴着墨镜踩着高跟,hu西装革履手拿剑桥包的gentleman在32度的阳光下走,下身短裤人字拖上身羽绒服的lady在海滩上遛狗。白天,“各式各样”的人为更好的生活奔走,下午5点开始,店铺陆续关门,“各式各样”的人为享受生活涌向沙滩、酒吧、草坪。有幸身临一个脱口秀演出的酒吧,仿佛走进了电影、剧场、《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制片现场,演员的戏剧性表现和观众的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和电视上一摸一样。舞台上的段子手尽情拿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调侃,舞台下“各式各样”的人时而为他们欢呼、喝彩、为那些隐匿Lesbian用Librarian替代的谐音梗而捧腹。摄于各大商店/橱窗/图书馆注
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上世纪90年代,由于“同性恋社群”一词无法完整体现相关群体,“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普及。在现代用语中,“LGBT”一词、除了狭义的指同性恋、双性恋或跨性别族群,也可广泛代表所有非异性恋者。*
Accessible遍地的无障碍设施脱口秀的舞台上,有两名表演者,段子手和手语翻译者。手语翻译,在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电视的下角、博物馆视频简介的下角、演唱会、学校报告厅……这些温暖的人,和其他无障碍符号,一起为实现这座城市更加广泛的自由助力。在布莱顿的10天中,每天都能看到有特殊需要的人,庆幸的是,他们的需求大多能被满足。这座无障碍的城市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众多便利。此时此处我码字的图书馆,斜对面就坐着一名四肢短小歪头斜眼的轮椅使用者,她静静地阅读、用一只拇指操作者自己的iPad,除了我,没有更多的人投去好奇的眼光。在街头,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轮椅使用者,有些仅仅是肢体残疾,有些是肢体伴随精神残疾。能看到唐氏综合征的小朋友独自搭乘公交,也看到行动不便的脑瘫年轻人在公园练步。每辆公交车上都有专门为轮椅或婴儿车的预留的空间,当这些特殊需要的人群乘车的时候,司机会将车身降低与路边缘齐平,或停车放置坡道。大部分商店大门没有台阶,内外路面齐平,方便轮椅出入。可惜的是盲道和中国很多城市一样指向不清,时断时续,但这个对狗狗友好的城市,大部分店铺和公共场所允许宠物狗和导盲犬进入。各大地方网站均设有“无障碍”专区供预约服务若非大学专业特殊教育,得以接触特殊需要群体。除此之外在我人生的20多年时间里,几乎在街上看不到任何残疾人。台阶高筑,人群熙攘,缺少手语服务、语音提示和盲文辅助,我们的城市似乎少了一些促进大众融合的服务。我深信,“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只需要看他们如何对待残疾人就可以了。”我也深信我的国终将迎来这一天,这里有曙光和萌芽,这个极速发展的国家充满着14亿人的智慧、生机和希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