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耗时6年,海底部分37.9公里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的确是人类工程史上重要的一笔,但其实早在隧道开挖的年前,工程师们就在这里尝试着让天堑变通途的办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下这个故事吧! 年,法国工程师AlbertMathieu就设想过采用隧道的形式连接英吉利海峡两端,这个想法得到拿破仑的欢心,但是后来不了了之。
时间过了30年,一个27岁的年轻人对这个连接海峡两端的想法产生了兴趣。当时是年,离真正的隧道开始动工的时间年远得离谱,很显然,他没有成功。但他取代马修被后来的人称为海底隧道之父,因为相较于他的前辈,这个人付出的代价就是他的一切,耗尽自己的财产和心血成为一个一辈子没有落实一个实际项目的“纸上工程师”,他就是AiméThomédeGamond。
前辈Mathieu的设想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讨论: 怎么样在海底挖掘隧道? DeGamond的方案是:预先打造一批大铁管,用分段组装的方式在海底连接,待到整条线路铺设完成后,再从地上入口进入这条预置管线,抽空积水并加设防水用的砌体层。除了隧道这个想法,DeGamond还不忘头脑发散地构想了好几个奇怪想法,他的投入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兴趣,不少希冀在历史上留名的工程师科学家都尝试着发表自己的议案,而最多产且最大胆还是非DeGamond莫属。于是这位老兄继续尝试,并逐渐确定隧道仍然是连接海峡的最佳选择。
只是不得不承认,如何处理在湍急的水流中的作业是他的预置施工想法的最大难题。终于,事情有了转机伦敦市民参观隧道 首先,英国人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项目上成功了——泰晤士河隧道,全长米,在河面下方20多米的地方用了18年时间——隧道贯通后的三个月里,见过大场面的伦敦人愣是要求了三个月的时间供大家步行参观。累计参观人数达到1百万人,相当于当时伦敦一半的人口——这个项目的成功最关键的驱动力就是技术——盾构法。 这个技术使用一个巨大的构架,构架的空隙就是供36个工人同时开凿的工作面。因为河床底部是厚实的蓝粘土层,这个构架用挤压的办法向前推进,每个工人的挖掉自己面前挤进构架内的粘土,方便整个结构继续推进。与此同时,另一批工人将构架推移腾出的空间一点点地稳固。 DeGamond显然注意到了这个技术,纵然按照英国人的速度估计,要挖通海峡大概需要年的时间。但是随着蒸汽机车的出现,他坚信,这个工期有十足的可能被缩短。 另一件事情更是可遇不可求,他大学时代的好友路易王子成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DeGamond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不但认真地整理了所有的隧道技术资料还亲自采集了海底岩石样本。
他的偏执有了极好的回报:采样显示海峡的地质对于隧道建设极为理想。而这份报告也为以后的海底隧道工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勘探信息:第二年,ThomédeGamond绘出了详细的方案,一个安全可靠的,甚至拥有海峡中段观景平台的隧道工程渐渐浮现,而20年来的心血和苦难欣慰地被埋藏。
一切顺利得像做梦一样。拿破仑三世异常支持老友的这个方案:既然英国人都能在河底建隧道,为什么法国人不能修条海底隧道呢?两个国家的媒体在这个议题上也表现得异乎寻常的正面,英国方面甚至还爆出维多利亚女王对这个想法的赞不绝口。 但是,在一次去往巴黎歌剧院的路上,拿破仑三世的马车遭受到炸弹的袭击。因为炸弹的制作地疑为英国伯明翰,DeGamond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了。 法国末代皇帝在英国养病的期间,他极有可能听说过一个消息:在他手上夭折的海峡隧道工程又重新被启动了。这次是由英国人牵头,拟建一条用通风过道相连的双隧道海底交通线。 因为蒸汽机的迅猛发展,不但盾构机械效率大幅进步,也可以依靠双向火车的快速运动完成隧道内的换气(活塞效应)从而无需再担心必须设立通风塔在工程上的麻烦。 可是这一次,舆论却又导向保守的一方,民众被煽动,工程被妖魔化,于是乎,19世纪所有的尝试都被否决了。 到了今天,在欧洲之星每天运送的接近三万人次的客流里,有哪个乘客知道,这个20世纪后半叶工程上的骄傲在隧道尺寸上出奇地相似于DeGamond当年手绘的那个通道?开凿隧道使用的技术沿用着Isambard父子的盾构法?而双隧道的做法就是直接借鉴了WilliamLow的图纸呢?编辑/郑海权 设计/马光卡 执行主编/郑海权
来源/隧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