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周我们测试了全新一代smartfortwo,对于这样一类的精品小车可谓让我们眼前一亮。其实从数年前到现在,我们整个Y车评团队就对smart这类的小型车进行过数次讨论。一辆以“小”为卖点的车子,并没有单纯为了减小尺寸,而在其它地方缩水,许多创新的设计甚至大大超出了用户心里预期,最终实现了“高质高价”的目标。这也不禁让我们开始思索,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生产出一辆这样的精品小车?
年,smart车型全球销量大约12万辆,其中我国的销量约有1.8万辆。要说这年销1.8万辆也许在各种神车狂刷销量的情况下算不上什么,但要知道,这年的销量有不少是来自那台搭载了备受唾弃AMT变速箱的上一代车型,同时进口车的身份也让smart不论在售价还是保养上都是不太亲民的“天价”。年全新换代的smart比上一代车型有了巨大进步,更换了双离合变速箱,同时还增加了4座车型,相信smart不论在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的销量都会继续上升。
看着smart在口碑、品牌上即将迎来各种丰收,你说我怎能不眼红?当然你可能会说,中国人都喜欢大车,这样的两座小车并不实用,smart仍然会遭遇“水土不服”。我思索了许久,觉得这样的说法也对也不对。
诚然,现在国内买车都“以大为美”,小车并不受待见。曾经奇瑞QQ、比亚迪F0、吉利熊猫之类的小车还能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响,而如今市场正热的是五菱宏光之类的MPV或者哈佛H6之类的SUV车型,看得出消费者普遍对空间极为看重,小车似乎已无立足之地。但是后来我又想了想,其实欧洲、美国和日本最开始发展汽车工业的时候,也是以大车为主,以笔者最为熟悉的英国为例,20世纪早期的英国街道上,经常可以见到车长超过5米甚至6米、车高超过1.5米的车型。不论是早期还像马车的“敞篷”,还是后来的厢式汽车,都能看见许多“巨型车辆”。从英剧《唐顿庄园》(背景为年英王乔治五世时期)里道具车的尺寸来看,恐怕现在也鲜有车辆的内部空间能与之抗衡。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欧洲和日本变成如今的“小车横行”局面呢?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当然是首要原因,城市人口和汽车数量都大幅上升,城市开始变得拥挤,大车灵活性较低,劣势逐渐凸显,人们目光开始转向灵活的小车。其实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大规模拥堵的情况,正如我之前所说“你还在买大车,是因为你还觉得不够堵。”
除了城市拥堵状况会影响人们购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数据也会产生影响,那就是人均汽车拥有量。我们在做汽车导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出“家里第一台车,要能带全家人”之类的刚性需求。虽然听起来感觉有些无奈,但现实情况确实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年底,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约为1.23亿辆,总人口数量约为13.7亿人,折算下来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约为90辆每千人。对比发达国家,美国约为辆每千人,德国辆每千人,日本辆每千人,英国辆每千人。从宏观角度来说,人均汽车拥有量越高,个人买车时越自由。
世界汽车人均拥有情况分布,颜色越深,拥有量越高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现在买车的主力人群是80后,他们的父母大多为50后或者60后,在他们那个年代能开上汽车的终究是极少数人,子女购车时要考虑父母的需求无可厚非。随着时代变化,购车主力开始往90甚至00后迁移,父母有车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子女购车时不再非得考虑“拖家带口”,而会更多地转向个性化需求。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越来越拥堵,人均汽车拥有量增加,“大而全”不再是刚需,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像smart之类的精品小车也会逐渐走上主流舞台。也许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相信小型车也会逐渐成为中国马路上的一支主力。
Smart口碑和销量双丰收,有不少人认为是缘于那块三叉星标的“奔驰招牌”。那么smart是只靠品牌而成功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了“奔驰光环”的加持之外,smart自身的品质也是“真功夫”。首先说说小型车的痛点——安全性,奔驰其实数十年前就有一个“小车梦”,但是由于技术上的种种原因,整车安全性一直都是难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设计水平的进步、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及加工水平的提高等多重努力下,奔驰才终于做出了满意的微型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smart。除了下功夫研究车身安全性,整车设计和一点都不含糊的制造之外,smart的营销也是加分项,车身设计加入时尚元素,邀请明星做代言,发布各种特别版/限量版,俨然一副“奢侈品”的销售思路,这些都是smart成功的砝码。
而smart仅仅只是一个缩影,欧美和日本也涌现过其它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小型型,老一辈的大众甲壳虫、MINI和菲亚特、新生代的本田飞度、福特嘉年华以及smart的双生兄弟雷诺Twingo等等,都是很不错的产品,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国产小车能抗得起这面大旗吗?我想还比较困难,现阶段我国的自主小车依然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不论设计理念,制造水平还是配置程度,都难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所谓“打铁还得自身硬”,smart营销虽好,也都是建立在smart自身产品实力足够好的基础之上。国产精品小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也不用过分担心,现在自主品牌SUV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以此为基础,逐步积累经验,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能生产出不错的精品小车。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