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主创老师:曾建川,少年时《世界那么大》、《“少年时”的战疫课》执行策划,科普工作者,著名科学人文纪录片编导。从事科普影视节目策划与制作18年,曾制作七十余部科教节目,采访上百名科学家与人文学者。
第十四讲
飞跃英吉利海峡的第一台飞机音频文稿大家好,我是曾建川。
紧跟着上一讲,我们来看看,布莱里奥十一号到底是如何证明,自己是真正有用的飞机的呢。
事情还得从一家著名媒体说起。那是善于吸引眼球的英国《每日邮报》。从年开始,《每日邮报》就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个悬赏,谁要是能驾驶飞机飞过英吉利海峡,谁就能获得那笔高达英镑的悬赏。要知道,当年的英镑,可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英吉利海峡,是横亘在英国与法国之间的一条战略要道,两国曾为此争战,前前后后一百多年。
早在十五世纪三十年代,不列颠岛上就流传着一首歌谣:保护好周围的海吧,它们是英格兰的墙……
如今《每日邮报》仿佛挑衅一般抛出这样一个悬赏,的确有些令人费解,不知所为何来,也许是在表达,作为一个先锋媒体,他们已经超前地看到了飞机的可能性。
然而直到年底,这个悬赏也无人问津。《每日邮报》不甘就此罢休,到年,他们竟把悬赏翻倍至英镑。似乎在说,勇敢的冒险家们,来挑战我们的天堑吧!
这一年,终于有人应战了。
你当然知道,布莱里奥十一号就是其中的一个应战者。还有两个队伍,分别是英法混血儿拉顿驾驶的安托瓦内特飞机,和曾经与布莱里奥亲密无间的合作者瓦辛,记得吗,他在试飞二人合作的滑翔机时,差点淹死。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英俊的混血儿拉顿提前尝试了一次,他的安托瓦内特飞机在飞到海峡中央时熄了火,坠落在大海上,幸好法国海军把他救了起来。
昭示着困难的任何故事,都没能打消布莱里奥的挑战欲望。他在年7月25日的凌晨4点41分,迎着初升的一缕阳光启动了飞机。
今天的任何一名飞行员,在面对即将飞跃英吉利海峡的布莱里奥十一号时,很可能都会暗暗叫苦。
它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整台飞机上没有罗盘、也没有钟表,布莱里奥只能用脸部来感受风速、用内耳来感受倾斜和侧滑,用自己的眼睛来导航。要知道,他可不是在从一座山飞到对面的另一座山,而是要横穿英吉利海峡呀!
布莱里奥的妻子爱丽丝选择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丈夫,她坐上一艘开往英国多佛海滩的快船,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帮助丈夫导航。
船只在海面上奋力前行,起初爱丽丝还能看见天空中那架小小的飞机,十分钟后,它就消失在云雾中。
布莱里奥是更加孤独和恐惧的,眼前只有一片雾蒙蒙的天空,和下方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感到迷失,46到92米的飞行高度,让他似乎能听到浪花飞沫的声音,风越来越大,他开始担心自己到底是在飞往哪里。
这种可怕的感觉持续了大约十来分钟,他终于欣喜地看到了多佛海滩的峭壁和城堡。
布莱里奥花了不到37分钟,驾驶着他的布莱里奥十一号单翼机,跨越了英吉利海峡。他拿到了《每日邮报》的那笔悬赏,而那英镑,对谁来说其实都并不重要,因为布莱里奥本人,已经在这个危险又烧钱的领域,花费了七十八万法郎。
而《每日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