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出行看营销运作

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10.html

以前看到街上的“曹操出行”,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以一个古人的名字命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否还会有刘备出行、孙权出行?直到看了有关李书福的书才搞明白背后的故事。

原来取名“曹操出行”有三层含义,第一是“说曹操,曹操到”的古语,表示的是响应速度快。第二是曹操小名叫曹吉利,跟李书福的吉利汽车挂钩。第三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估计还有个潜在含义是最终由曹操一统江湖。

搞清楚背后的故事后,发现李书福的“曹操出行”有非常清晰的战略,可惜在执行中发生了偏差,如果用户不能一眼看出和理解背后的故事,再好的营销策划都打了水漂。

就拿第一条“说曹操,曹操到”来看,这是非常好的营销点,表达其快捷,此时就应该在应用中强化和体现出来。比如应用可以做得与滴滴不同,用户可以直接对着应用说“曹操”,通过智能语音外加位置信息识别,附近的空车就能响应过来,此时用户再输入目的地,就节省了操作时间,关键是与“说曹操,曹操到”的快捷有了关联。

通过这种“说曹操”的方式,使得每次的用户打车都变成一种宣传,这样就可以形成快速传播效应,能很快打开市场。最关键是充分体现了“说曹操,曹操到”的营销含义。

以前写过一篇《产品命名》文章,介绍过采用广为人知的品牌名字是非常好的营销,比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不需要另外打广告让大家记住,但这种名字很多早被抢注,留给企业的机会不多。

“说曹操,曹操到”不止是名字家喻户晓,还有解决客户痛点的解读,更是难得的营销亮点,可惜曹操出行的营销似乎并没有把这一层价值充分挖掘和展现出来,其应用也跟滴滴专车类似,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

第二条是用吉利汽车来做专车服务,似乎有点自己造的车自己用的感觉。这在过去全球化时代是应该反对的,因为这样会令企业分心不专注,就像以前国营医院,结果什么都做不好,全球化时代讲究的是企业只专注做自己最善长的,最典型的就是英特尔公司。

但现在逆全球化时代只做单项的企业风险越来越大,像英特尔这样只做芯片的企业挑战最大,做设备的企业都开始自己做芯片,连微软都做硬件了,购买英特尔芯片的客户就会越来越少。

逆全球化时代企业进行垂直整合,都在向苹果学习,既做硬件、又做芯片、还做软件,为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构建端到端的生态链。

吉利做汽车服务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车提供市场,另一方面做汽车服务后就能更好地了解汽车需求,特别是对电动车新技术的探索,可以反过来推动电动车的改进,让汽车服务来牵引汽车设计。

汽车出行的方便也在改变消费习惯,或许未来消费者自己购买和拥有汽车的数量将大大减少,大量的是类似共享汽车模式。这有点像共享单车,以前每家每户自己购买自行车,现在都使用共享单车。而吉利做汽车出行服务也可以为未来汽车消费模式的变化做些探索和应对。

当然曹操出行做汽车服务不能只限于吉利汽车,不能因为曹吉利限制了汽车服务的追求和品味,吉利品牌目前还只是中低端车型,最少要引入沃尔沃及其它高端车型,毕竟有些客户平时就是开奔驰宝马,出行时希望有高端大气的感觉。汽车服务应该独立运作,并通过市场竞争取得商业成功,而不是依赖于自家汽车成本优势。

第三条三分天下有其一,最终一统江湖,这有点企业内部愿景和使命的意味,可以用于对内营销激励员工,目标清晰明确可衡量。

看报道曹操出行已经拓展到了海外,包括巴黎、伦敦等欧洲市场,采用的是拼音Caocao,名字发音并不重要。当初华为手机在海外拓展时,国外专家说老外发不准Huawei的音,建议更换名字,但华为手机并没有改名,同样取到了很好的市场成绩。营销的关键是讲故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带流量,三国故事又是其中的精彩篇章,讲好了自然能得到广泛传播。

吉利是为数不多的能收购国外公司的民营企业,李书福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不是在家里打价格战,而是在海外市场跟别人竞争。

曹操出行是为数不多的使用历史人物作营销的案例,营销与技术创新不同,讲究的是熟悉和重复,越是历史上熟知的人物和事件,其营销传播价值越大。希望能有更多企业使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三国的刘备、孙权、孔明、赤壁等,并且敢于拓展海外市场,随着企业在海外的拓展和中华文化的输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有了更多的载体和落脚点。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sx.com/jlby/125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