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什么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沉寂许久的雷诺,近日在中国市场又掀起了波澜。
8月9日,吉利控股集团与雷诺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双方合作,吉利控股对旗下整车架构的开放战略,及加速雷诺集团“Renaulution计划”在中国和韩国两个市场落地。
具体来看,在中国市场,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的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市场,双方则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CMA架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由此来看,双方在此次合作中扮演的角色一幕了然。吉利负责平台技术的支持,而雷诺则充分利用品牌、内容和渠道、以及生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合作的更多细节还未透漏,但在双方的公告中最后提及,两家公司将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继续探讨双方深入合作的可能性,这也引发外界诸多遐想。
可以说,吉利和雷诺此次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特别是对于雷诺来说,由于此前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而此次通过与吉利合作,不仅为雷诺重新回归中国乘用车市场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雷诺年独资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雷诺在中国发展将迎来全新转机。
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次合作中,吉利汽车作为技术输出者,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
雷诺在中国或迎转机
目前,雷诺主要销售市场是在欧洲,去年全球万辆的销量一半由欧洲市场消化,第二大销售市场是俄罗斯。而在中国,雷诺的市场地位日渐下降。年,东风雷诺全年销量5.01万辆;年,东风雷诺全年销量仅1.7万辆;年第一季度,东风雷诺的销量仅为辆,营业利润为-2.29亿元。
连续低走后,东风雷诺停止了在华合资品牌的相关业务活动。去年4月,雷诺将持有的50%股份转让给东风集团。至此东风雷诺就此解散,不过,雷诺在华依然有3块业务板块:轻型商务车的华晨雷诺、新能源版块江铃雷诺,以及与东风、日产合资的新能源公司易捷特。
但雷诺的三大版块在中国市场依然没有太多声量。在加上中国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智能化和电气化的进一步发展,雷诺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因而,雷诺和吉利的合作对于雷诺在中国市场来说更将是一次救赎。
目前雷诺的技术以及平台研发都是基于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对于当下中国市场最新的技术以及消费趋势理解不到位,而生于中国的吉利却对此有深刻的见解。借助吉利的技术、平台以及市场影响力,不仅能够实现协同研发,节约研发成本,雷诺还能够在中国市场树立自己的产品优势,推动其在华发展。
雷诺CEOLucaDeMeo曾表示,一家没有中国业务的汽车制造商就像一张没有腿的椅子,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雷诺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雷诺不会放弃中国,并且接下来将有更多动作。尤其是在年中国市场将取消外资企业的股比限制后,届时,已与吉利合作的雷诺在中国市场上独资,也将有更多想象空间。
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
如果说吉利和雷诺的合作,对于雷诺来说是一次在中国市场的助力,那么对吉利来说将是推动吉利在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雷诺是一个拥有年历史的欧洲汽车品牌,且在欧洲有一定的底蕴,对与吉利来说,这场合作将给吉利带来更多口碑以及全球知名度上的影响力,帮助吉利在欧洲以及更多的全球市场发力。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吉利能够与雷诺合作是自身实力的强大的体现,更进一步来说则是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象征。
从过去长达近五十年的中国汽车发展史来看,在许多合资车企中,外资品牌扮角色一直是技术的输入者。如今随着中国品牌在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中国品牌也有能力向外资企业反向输出技术。
之前吉利与宝腾的合作,吉利就已经证明,中国汽车企业已经从简单产品贸易、体系管理,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产业链输出,中国从汽车“输入国”向“输出国”迈进。如今雷诺导入吉利的技术和平台,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可以对欧洲汽车品牌进行反向输出的真实体现。
从宝腾、戴姆勒以及雷诺,中国汽车品牌的技术和实力一次又一次得到欧洲老牌企业的认可,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更证明了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随着合作的顺利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中国市场上一个正在壮大的雷诺,也期待在全球市场上更多中国汽车的身影出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