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估计又有很多人要说我车黑了!
没错,辣哥每次喷车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被人称之为拿了狗粮的车黑。
但是,
我不怕。
目前国内的车友圈里,出现了一个普遍争论的话题,韩系车一定比国产车强吗?如果从宏观角度去看的话,那么辣哥一定认为,韩系车要比国产车好,为什么?如果一个品牌的某一款车热卖,那么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切入了消费者的内心,但是如果整体在全球热销的话,那么必须依托于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运营能力。
这一点,韩系车比国产车强很多,虽然依仗着庞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国产汽车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小型SUV获得了生机,但是和世界第五大汽车企业相比,还是缺少了基础的沉淀和底蕴,对于一个国家乃至国际性大企业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工厂或者品牌,能够绕开一个缓慢的沉淀过程,如果有,那就是宝骏,如果说结果,现在的宝骏几乎全线崩溃。
翻开它的历史,曾经热销的宝骏等任何车型,没有一款的寿命能够超过3年,到了现在的宝骏依旧如此,短短两年内,从平均月销2.5万台,沦落到了平均月销1万台,而且还在不断的下滑。无独有偶的是,一样缺少品牌沉淀的观致、瑞麒,依托着奇瑞领先其他国产车企的技术优势,依旧没有能够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
而韩系车不同,独立而成熟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研发生产技术,已经让它具备了一个成熟车企的所有基础和表征,所以,要说真正发展迅速的车系,目前还是首当韩系车,国产车企和韩系车企之间,差着一个派沃泰,也就差着一个时代的距离,这是不可否认、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但是从微观角度去看,国产汽车就一定不如韩系汽车么?我认为不一定,首先,就韩系车这几年在国内的经营策略来看,不断降低了各个车型的准入门槛,说白了就是不断降低了官方售价,已经低于了合资汽车的平均售价,逐渐的和国产SUV、轿车形成了正面的竞争,但是辣哥此前的文章中已经大量的提及过,合资汽车的利润是需要划分的,现代和北汽、起亚和东风。
如果无法达到一个既定的税后利润,对于企业来说,生存的基础和价值都会受到影响,而价格已经和国产车齐平的现代、起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剩下了减配,在看不见的地方压缩成产成本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大部分低价位合资汽车的选择。一台汽车好不好,在一个专业的人士眼中,可以找到各种不足之处,但是在普通的用户眼中,唯有切身的体验。
对使用的可靠性、底盘的平稳性、动力的输出性、油耗的经济性、配置的丰富性等等综合起来,带给车主的美好体会越高,那么这款车就一定是一款好车,而现在的国产汽车虽然没有自己的变速箱,但是如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车企,通过优质的第三方供应商,实际出品的整车在这些体验方面,实则已经超过了国产的韩系车,甚至很多的其他合资汽车。
很多国产汽车品牌,已经通过前期的资本积累,现在有了足够的实力,获取国际第三方配件大厂的高级货,这些呼声越来高如比亚迪、长城、吉利、领克、奇瑞等国产一线车企,虽然没有如韩系车一样,建立完善的三大件自有生产技术,但是就如宝马认为不需要自产变速箱、帕加尼认为不需要自产发动机一样。
一台好车的诞生,并非一定要全部拥有自有技术,而很多朋友认为国产汽车走不到国际舞台上,是因为自己的技术不全面、造车的实力不行,但是有没有想过,当各大国际车企纷纷将目光对准中国市场的时候,以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国产车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舍近求远么?
现实往往就是这样,自己力有不逮,总能找到强力的合作伙伴,或许有人说,用了爱信变速箱的国产车,那还是国产汽车么?那么反问一句,用了艾采孚的宝马、路虎、捷豹又该怎么说?用了捷科特的马自达,还算不算不能黑的汽车品牌?用了奔驰AMG发动机的帕加尼,还算不算顶级超级跑车?再看看国产的韩系车,在配置、可靠性方面都出现过很多的问题,热销的1.6T途胜机油增多召回40余万台、菲斯塔的安全性碰撞测试成绩不佳、起亚K2死亡率居高不下。
我想,韩系车粉有很多理由,来回怼上述的内容,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合资生产的韩系车就比国产车更好,其实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韩系车,即便是美系车、法系车、德系车、日系车,现在已经没有全面超越国产车的实力,这些车系的入门级轿车、SUV都已经成为了廉价的、抢夺市场的车型,他们消耗的,其实是国人对合资车最后的信赖和迷恋。
国产车将来能不能够强大,对于这些海外汽车品牌而言,他们心里比消费者更加清楚,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入手一台瑞纳、K3、宝来、轩逸等车型的人,其实就是最后被收割的一波韭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