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内容,是在家翻老照片时找到了一张和波罗乃兹的合影所引发的,本来是想做一期轻松愉快的老爷车引进回忆录,可是写着写着发现内容变了味,所以这篇变成了7款(类)经典引进合资车型失败经验的总结,正因为如此这期内容缺乏娱乐性,也不怎么好看,实在是对不起了。
北汽吉普-失败典型1:不思进取说起中国最早的合资汽车制造厂,其实并不是大众,而是北京吉普。年随着大领导的同意合资批示,当时属于美国汽车公司AMC旗下的吉普,和北京汽车开始合资生产切诺基xj型越野车。初期以ckd形式生产。
北汽其实当时有戛滋底盘+威利斯吉普外形的bj生产的(当然现在还在生产,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不存在SUV这个概念,北汽可能只是想和其他轿车市场拉开档次,继续做一台可以走烂路的车。于是第一代XJ切诺基就引进过来了,这代切诺基甚至和国际市场几乎同步。
初代切诺基在北汽进行了各种拉长拍扁换发动机等等的魔改操作,产生了诸如BJ,BJ,jeep等型号,并延续了令人咂舌的20年生产,产品末期换装了三菱的4g64并生产到年。
你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换装了4g20系引擎(三菱:我就知道期期得有我,反正是个中国车就离不开三菱发动机)的北汽骑士年又开始卖了,没错还是老切诺基,一个车型能在外形基本没咋变化的情况下续命20多年,可以说是非常神奇了。
第二代大切诺基年就开始在北汽生产了,只是这个v8引擎导致其售价过于高昂,落地要50多万,这一情况直到6缸版引进才稍微有点好转,不过随之而来的吉普品牌动荡(amc-戴姆勒克莱斯勒-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菲克等等。。),以及北汽糟糕的生产环境和质量问题,导致最终北汽吉普的消失。
保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可能也只有这样魔幻的生产场景了。
吉普品牌最终去了FCA,FCA又在后文和PSA进行了弱弱联合,北汽也把bj系列剥离出来放在了北京越野这个字品牌力自己专注做电动车,可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毕竟靠情怀也是可以卖车的,情怀不够,还有bj80,bj90这样的换壳车来凑,进取心什么的,要他干啥?
天津夏利-失败典型2:警惕资方骚操作夏利终于死了,身为一个天津人,可能会挺难过的,但是难过中又透了一点开心,这货终于死翘翘了。
夏利源自大发charade,年开始以散件进口的形式在天津一汽生产。
当时选择大发,主要还是大发在日本汽车行业也算比较“弱势”的那一拨,而且同意全盘转让各种技术,再加上有黄大发的成功经验,夏利的引进也非常顺利,仅仅CKD了两年,国产夏利就诞生了。
除了中途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轿车生产了厢版本,这台TJ一生产就是十来年没变。毕竟桑塔纳捷达之下的车型,夏利是彻头彻尾的“高级车",就连出租车的定价都比大发贵5毛
直到年夏利tjUA诞生了,这是夏利10余年来的首次重大技术变革。
这台1.L的丰田8A发动机是丰田的主力外销发动机,虽然技术上来看还是非常古老的分电盘设计,但是油耗低,动力暴躁,要知道夏利整重才公斤,这台8a的马力足有86马力,在当时的数据来说可以说是挺不错的,而且省油,吃90号粗粮,家用还是跑出租都非常划算。年丰田和夏利专门合资建厂生产此发动机,并外销给诸如长城,吉利,力帆等自主品牌,后期改进的8a+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92马力,并取消了分电盘改为电子点火。
可以说这台8a引领了中国一代青年的改装潮流,随便加个涡轮,不用强化就能打到10马力,各种高速上眨眼消失的夏利,夜晚轰轰作响的夏利也成为了小时候的都市传说,而作为一款结构简单结实耐操的丰田机,你甚至能经常在路边看到出租车司机自己把发动机卸下来大卸八块进行清洗。。。不过到08年丰田开始停止提供8a外销了,夏利推出了自己扩缸的山寨发动机,其他用着8a的奇瑞,吉利等厂家也纷纷走上了逆向之路。
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际车型进入准备购车的金主们的视野,夏利却还十年如一日的没什么变化,夏利(丰田pltz),n,n5,一代比一代销量差,甚至后面更新为了威志(威姿换壳),政府出了夏利不得去机场火车站接客的昏招,也没能拯救夏利这个车系。
甚至你现在在本地市场可能一两千就能买到一辆夏利,体验一下1.手动加没有助力方向盘和空调的乐趣,回忆一下和出租车司机侃大山,怒斥无良车商装了空调只能一人开,俩人开就熄火的往事。
图片源自未来汽车日报
夏利这牌子曾经连续18年占据销量冠军宝座,年时甚至还有超过25万辆每年的销量,但最终19年宣告破产也是情理之中,无谓的内耗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