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述2023出口登顶,中国车企准备好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作者

魏微编辑

范强龙出品

网通社根据中汽协数据,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数量为.2万辆,同比增长58.4%;而日本汽车出口1-11月增长15%达到万辆,预计年全年出口也仅为万辆左右。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有望达到万辆,这一数字不但意味着我国将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同时也将创下近30年单一国家年度出口数量新高。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汽车出口国,毫无疑问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际上,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比媒体预测的要早了好几年。在年中的时候,就有海外媒体注意到了中国汽车在全球的崛起,预测称“中国有望以数年时间追上日本拿下汽车出口冠军头衔”。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汽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让预言成真。从年首次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市场,再到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短短14年间,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更重要的是,这张名片所代表的中国制造的形象,不再是义乌一块钱的打火机,也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组成的流水线生产的国外大牌商品,而是代表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汽车产品。在国际舞台,中国制造的这种形象是新鲜的也是危险的。新鲜的是,以智能电动汽车为代表,中国汽车开始摆脱“廉价”标签,以更强势的姿态屹立于汽车世界,诞生了比亚迪、宁德时代、地平线等一批TOP级企业。同时,在CBU/CKD(整车/散件)等传统出口模式基础上,中国车企也开始向投资-建厂-运营、组装合作等多模式转变。此外,主机厂走出去的同时,供应链也在走出去、品牌软实力也在走出去。更加重要的是,中国车企还带着新能源汽车走向了东南亚市场——传统日系车的地盘;也走向了欧洲——全球汽车工业文明的高地。敢于叫板、敢于展示,中国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有了全新的、更加朝气蓬勃的面孔。但这种形象也是脆弱的。当中国汽车出口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三的时候,他们没有反应;当中国汽车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太在意。但是当中国汽车出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全球第一的过程中,欧盟、美国都开始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产业链举起大棒。就像蔚来李斌所言“在全球市场,中国所有的汽车品牌都是新势力”,这也意味着面对政策打压和限制,新势力的抗风险能力也是相对脆弱的,稍有不慎可能就满盘皆输。因此,我们要冷静看待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毕竟相比以前,中国车企出海已经和将要面临的困难,只会更多、更难。新能源虽增速迅猛,但燃油车仍是支柱通过中汽协统计数据,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为.2万辆,同比增长58.4%。其中,乘用车出口万辆,同比增长65.1%;商用车出口69.2万辆,同比增长29.8%。乘用车出口增长,可以看作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有了显著提升。在能源形式分类中,传统燃油汽车1-11月出口万辆,同比增长51.5%;新能源汽车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83.5%(纯电动汽车出口.3万辆,同比增长87.7%;插混汽车出口8.9万辆,同比增长46.2%)。从占比来看,年前11个月传统燃油车的出口量占整车出口总量的75.2%,是我国汽车出口的绝对支柱。更重要的是,燃油车在年1-11月的出口量已经超过年全年的出口量。从增速上来看,年1-11月新能源汽车超过83%的增长表现,极为亮眼。年整车出口表现最佳的车企依旧集中在上汽、奇瑞、吉利、长安等中国车企身上,特斯拉中国的出口数量排在第五位。从出口目的地看,年俄罗斯市场已成为中国汽车的最大买家。(图片源自中汽协)燃油车向北,俄罗斯成最大买家近两年,受到俄乌局势影响,欧美日韩车企先后退出俄罗斯市场。这一市场空缺迅速被中国汽车品牌补上。根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今年1-10月我国整车出口.9万辆。其中,俄罗斯市场以73.6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比为17.4%。另据俄罗斯“汽车统计”分析公司专家统计,年共有北汽、海马、红旗和捷途等19个中国品牌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加上之前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哈弗、奇瑞、吉利等16个品牌,在俄正式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已达35个。如果再加上通过其他渠道在俄销售的阿维塔、比亚迪、高合和小鹏等20多个品牌,俄罗斯市场上的中国汽车品牌总数约有60个。然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能够持续吗?或许只有3-5年红利期。从目前看,中国汽车品牌仍在加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据《俄罗斯报》引述俄罗斯汽车经销商“汽车屋”公司数据,年还将有30至45款中国品牌新车型在俄上市。并且该报指出,中国进口新车的混合动力车型的比例将提高,包括吉利博越和奇瑞欧萌达的新款电动汽车也都将在年进入俄罗斯。渠道的数量是销量的基础。据俄罗斯“汽车统计”公司(AUTOSTAT)统计,年俄罗斯56.3%的汽车经销网点都在销售中国品牌汽车,这一指标一年前仅为26.4%。在俄市场上的中国品牌中,奇瑞的销售网络最大、共有家汽车经销店,规模仅次于俄本土的伏尔加汽车。其他中国品牌经销门店数量方面,吉利共有家、欧萌达有家、长安汽车有家、一汽有家和哈弗品牌共有家。俄罗斯汽车经销商“汽车特别中心”公司预测,年俄罗斯市场上的中国汽车份额可能达到80%。据塔斯社报道称,俄罗斯总统助理马克西姆·奥列什金在采访中曾表示:“现在我们经常谈论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占据俄罗斯市场。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俄罗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如果10年后像梅赛德斯和宝马这样的企业成为历史,我不会感到惊讶。”从公开数据来看,俄罗斯汽车保有量约为4万,人口约1.46亿,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在辆(中国年千人拥车量为辆),汽车市场规模居全球第八位。对于致力于出海的中国车企来说,俄罗斯市场的确是必争之地。又由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其首都莫斯科更靠近欧洲,因此,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打响品牌也有助于加速国际化发展。不过,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也面临着两大挑战。首先,中国汽车质量需过硬。欧美日韩汽车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一方面让中国车企抓住了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缩小了当地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范围。随着当地消费者购买中国汽车的数量增多,进入使用环节之后,中国汽车的质量、售后还将进一步接受考验。据路透社报道,有一些俄罗斯经销商和消费者认为中国汽车的质量与西方汽车品牌的差距较大,也有一些当地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技术仍有所怀疑。报道中,一位消费者购买了吉利汽车,但原因竟是他认为“吉利与沃尔沃有关系”,技术会更好。还有俄罗斯一家机构曾经做过调研,有44%的消费者认为中国汽车所使用的金属材料过于轻薄,有42%的消费者认为中国汽车存在金属腐蚀这一问题,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俄罗斯寒冷的冬季,有29%的消费者认为中国汽车的电子产品与零件质量低,有24%的人抱怨中国汽车的油漆涂层不够厚实。关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腐蚀生锈的原因,据相关专业机构称是因为俄罗斯的气候与中国差异较大导致。不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对于汽车工艺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车企来说,针对具体市场进行具体产品开发应该是基本功课。近两年西方汽车品牌退出后,俄罗斯市场的新车均价也在逐年攀升。据了解,年时俄罗斯一辆新车的平均价格还是90.7万卢布,但到年底,这一数字就变成了万卢布;年俄罗斯新车价格又上涨了13.5%。有当地媒体把这个“锅”扣给了中国汽车品牌。俄罗斯某汽车杂志主编公开表示:“中国引进了大量汽车,但如果我们只谈论价格而不是质量,那么根本就没有便宜的汽车。”不管这种抱怨有没有根据,但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的确值得注意,如果产品质量不过硬,那么现在能挣的钱只是快钱,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之后再重建品牌力,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其次,中国汽车品牌在当地发展仍需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sx.com/jlyj/129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