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聊聊职场里的“理想与现实”的故事。
很多人入职前对公司充满期待,入职后却发现一肚子失望。那些面试时口若悬河承诺的福利、晋升机会、岗位发展,结果一个都没兑现,职场人是不是又被套路了?
“我今年年初进了吉利汽车,本来想着大公司发展空间大,HR给的承诺也都挺诱人,说是半年后会有一次大调整,岗位晋升的机会多,薪资待遇也会考虑到个人表现。
结果呢?现在刚转正,公司就把我调到一个我完全不感兴趣的岗位,天天干些打杂的活,连带薪年假都没影儿了。我去找人力问这事儿,HR一脸无奈地告诉我,公司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岗位,没办法。说实话,我现在每天干的活儿完全看不到未来,既没有挑战,也没有成长空间。我就想问问洪哥,我这口气该不该忍?”
职场人最怕的就是“稀里糊涂进了坑,天天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当初HR画的饼呢?
到底是你没听清楚,还是公司在“忽悠”?
你这口气,到底该不该忍?
“画饼”的套路,职场人掉进去几次才够?面试时HR画大饼,入职后却发现这些饼根本吃不到,是不是套路?
答案很简单:是套路,但也不是套路。咋说呢?公司在招聘时,总是会把自己包装得光鲜亮丽,这没毛病。HR嘛,天职就是招人,“画饼”是他们的基本功,至于饼能不能吃到,那就看你入职后有没有命消化了。
公司里很多承诺是“虚的”,听着好听,做着难受。比如说晋升机会、岗位发展、薪资调整,这些都是HR最爱讲的“未来式”,为什么呢?因为未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公司总能根据业务需求、市场变化来“合理解释”。你走进公司之前,满怀期待,想着大展拳脚,结果一转眼变成了“打杂工”,这落差大不大?大!但公司呢,完全可以说这是“业务调整”,属于正常操作。
所以,HR画的饼,你得有心理准备。职场是个江湖,HR负责拉人进来,至于你能不能吃饱,那就得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流转”是阳谋:干着不喜欢的工作,你怎么熬?
公司喜欢用“流转”这个词,其实背后藏着的就是“人力资源调配”。简单说,哪里缺人,哪里就把你塞过去。至于你想不想干,喜欢不喜欢干,那可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公司看的是整体效益,个人感受嘛,只能先放一边。你以为你是去做核心业务,结果被调去填补空缺岗位;你以为自己能学到东西,结果干着重复机械的活儿,这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
那问题来了,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该怎么办?忍还是不忍?
我告诉你,短期可以忍,长期不能忍!为啥呢?因为职场里有个很现实的规律——你的岗位决定了你的成长边界。如果你一直干的是没有挑战、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你的职业技能就会“停滞不前”。你以为自己在“积累经验”,实际上是在“荒废时间”。到头来,你发现自己不仅没学到新东西,反而被困在了一个“无意义岗位”上。
所以,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短期忍一下,看看有没有转机。如果公司一直让你在“鸡肋岗位”上耗着,那就得考虑另谋出路了。
“业务需要”四个字,挡住了多少人的前途?
“业务需要”四个字是职场里的万金油。公司要调岗?业务需要!公司要裁员?业务需要!公司要砍福利?业务需要!这四个字挡住了多少人的前途,毁掉了多少人的职业规划,你以为自己是在大公司里发展,结果每天做的事儿跟你当初的期望完全不沾边。
公司确实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资源配置,这没毛病,但你要知道,公司在做这些调整时,优先考虑的是“公司利益”,而不是“个人发展”。你以为公司会照顾到你的职业成长?太天真了,公司要的是“效益最大化”,你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调整的“资源”。
所以,当你听到“业务需要”这四个字的时候,不要觉得公司对不起你。这是职场的本质,资源配置永远是围绕公司利益转。
你要做的,是判断这次调整对你个人发展有没有益处。如果有,那就继续干;如果没有,那就得为自己另做打算。
结语在职场里,你要学会判断“有意义的工作”和“无意义的消耗”。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无意义的岗位”上,那就得赶紧做决策,别等到自己彻底被公司“榨干”了,才发现后悔。
HR的饼画得再大,也得你自己消化;公司再怎么调岗,也得你自己决定去留。别指望公司会为你规划未来,你的职业发展,永远得靠自己把控。
#智启新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