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药物开发捷报频传,吉利德GSK等

白癜风做什么检查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821/6474222.html

艾滋病是由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引起的疾病,WHO(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近年来,由于HIV的传染性被过度妖魔化地报道传播以及随之而来的疾病歧视,使得无数人谈“艾”色变,HIV患者也始终处于阴暗之中。然而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科学逐渐在与HIV的搏斗中占据上风。如今,HIV感染者若能在疾病发展早期被发现并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足以保持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在人类科学与HIV抗争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个时刻值得铭记。在这期间,人类从对HIV束手无策,慢慢转变为有药可治,到如今抗HIV疗法已是“遍地开花”,业内抗病毒药物研发企业对于HIV药物的研发亦是“争奇斗艳”。

从单药到鸡尾酒疗法HIV药物治疗不断进化

从HIV最早被发现到FDA批准第一款治疗药物,并没有让人们等待太久的时间。年,人类抗击HIV的第一个武器——由GSK(葛兰素史克)开发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Retrovir(中文名:齐多夫定)通过快速审评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首次给HIV感染者带来生存的希望,自此,HIV药物治疗也宣布正式开启了1.0时代。然而,第一代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显然没跟上HIV的疾病进程,研究发现症状一度得到控制的感染者,血液里的病毒水平很快就重新上升,而且病毒还会发生突变,以抵抗药物作用,所以HIV药物治疗在当时还是难言乐观。如果说以齐多夫定引领的1.0时代是HIV治疗的开拓期,那么随后的2.0时代就是HIV药物百家齐放的收获期。时间来到90年代中后期,FDA批准的HIV新药数量开始迅速增加,除了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以蛋白酶抑制剂(P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融合抑制剂、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等为代表的全新抗HIV机制逐渐涌现。你方唱罢我登台,HIV治疗在单药治疗选择上一下子从捉襟见肘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也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联合给药策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也就是后来俗称的鸡尾酒疗法。鸡尾酒疗法正是将一个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两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三药联合疗法,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其既可以阻止HIV病毒繁殖,又可以防止体内产生抗药性的病毒,鸡尾酒疗法很快成为治疗HIV的标准疗法。在这一重磅进展被揭晓之后,又是GSK抓住机会,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商,其在年9月推出了Combivir(拉米夫定+齐多夫定)的组合疗法,当时的临床数据显示Combivir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用,疾病进展和死亡率相比当时主流疗法下降了近一半(9.6%vs19.6%),这是革命性的突破,GSK又趁热打铁在年推出了第一个三复方疗法Trizivir,在HIV治疗药物上一时风头无两。除了GSK,吉利德、默沙东、强生等一众MNC也迅速加入对HIV鸡尾酒疗法的布局。也正是在众多鸡尾酒疗法的发展中,HIV药物给药也从每日多次变成了一日一次,再到半个月给药一次,极大提升了治疗依从性。更为重要的是,HIV治疗也从1.0时代的迷茫期完成了完美蜕变,HIV逐渐变为可控的慢性疾病。数据显示,在这一阶段全球HIV致死病例也从万下降到了近万,换句话说,不断进化的HIV药物拯救了数百万生命。

以上数据梳理自美国NIH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sx.com/jlqc/127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